种了1600余种茶树,江苏农科专家破译茶叶“色香味”密码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种了1600余种茶树,江苏农科专家破译茶叶“色香味”密码

碧螺春卷曲呈螺、白毫毕露,白茶挺直略扁、形如凤羽,雨花茶条索紧直、峰苗挺秀……江苏名茶散于浅丘,一揉一捻间,有留残指尖的春天,也有江苏省农科院休闲农业研究所茶创新研究团队耕耘多年的收获。

谷雨刚过,位于宜兴张渚镇的省茶树种质资源圃里,茶树种质资源拼成连绵碧野,与远山相和。一垄鲜亮金灿的“黄金芽”前,茶创新团队研究员正细细摘下嫩芽,资源取样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全省唯一的茶树种质资源圃里保存着全国1600余份种质资源,除了地方群体种资源和新品种(系),还有大量特异资源,是全国存特异叶色资源最多的茶树库圃之一。依托丰富的种质资源圃,江苏省农科院茶创新团队以及资源圃的专家们针对性地进行资源收集和优质特色性状材料的挖掘,从“单株选育”逐渐迈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不断推进茶树育种进程,为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江苏优质特色茶树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工作打下基础。

据茶创新团队带头人杨亦扬介绍,江苏横跨江南、江北两大茶区,自古产茶无数。但茶树资源利用率低、育种手段落后、特色地方名茶适用品种匮乏等问题也长期制约着名茶产业的发展。“我们希望选育出一批优异高鲜、高香、多彩的优质茶树新品种,同时构建起配套的茶树快繁技术体系,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形成繁育推一体化机制。”

为加快筛选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培育品质高、性状稳定且具有特色的江苏茶树新品种,项目团队多年辗转各地资源圃与繁育大棚,于垄垄茶行中寻觅基因密码。“‘苏茶120’就是在一次资源普查中发现的有性福鼎大白茶变异后代,发芽特早、叶色深绿。”经过十余年的品比实验,研究员对生长周期、抗病虫性、发芽密度等各项参数进行详细观察记录,最终顺利育成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它不仅抗寒抗旱,也有高产特性,滋味鲜醇爽口,已成为国家级品种。”

除江苏名茶适制新品种选育工作之外,保障茶园和茶叶质量安全、提升江苏名茶品质也是团队的两大研究方向。

“要想茶的产量上去,第一步得搞清楚不同品种茶叶的特性,弄明白什么品种的茶树能产出最优质的茶品。”为细致研究茶树各项特征,团队工作人员分赴省内主要的茶叶产区,比较不同彩叶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品质成分含量及变化,对洞庭碧螺春、金坛雀舌、南京雨花茶、扬州绿杨春等江苏名优绿茶品种进行实地、应时的数据研究和呈味分析。“通过科学化的成分检测和实际感官分析,我们已初步建立了资源评价体系,对不同茶树的适制性有了较全面的认知。”

了解了茶品基本特性,茶树系统科学栽培研究紧随其后。“茶叶种植对土壤条件有特殊要求,面对茶园普遍存在的过度施肥现象,我们建议根据茶树的生长周期适当施肥,通过自然生态的循环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不要过量使用化肥。”杨亦扬表示,团队在苏州、宜兴、金坛和仪征等省内主要产茶区设立了茶叶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针对各植茶区域的土壤特征、产茶特点,创新集成了“江苏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这项技术不仅能提供更科学高效的施肥方案,还建立了精准的茶树病虫害诊断体系,通过植物源农药和生物杀菌剂,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同时,能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害,最大限度减少茶叶农残超标的可能性。”先进技术离不开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与推广,为进一步提升全省茶园施肥和病虫害管理技术水平,团队积极组织或参与乡土人才建设,近年来在江苏各地累计开展126次培训,培训1.4万余人次。

“我们希望通过长久以来的技术成果,让江苏茶产业走上更加科学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不断培育、种植出更多高品质的本土茶,持续做好茶产业重点技术攻关,同时指导和帮助茶农提高经济收入,这就是我们这群人的初心。”杨亦扬说。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柏丽娟、喻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